星期四, 9月 23, 2010

兩漢時代-孕育期

東漢楊君墓石獅,現存四川廬山縣姜公祠,造型已略微變性。

獅子在張騫通西域後而傳入中國,兩漢時期當時能夠見到獅子的人不多,此期石獅的形象,多為匠師根據別人口耳相傳,再加上他們所熟悉的虎、豹、馬等動物樣貌來雕鑿,並在石獅復部兩側加了飛翼。外形基本上脫離不了猛虎樣貌,運用誇張和神化相結合的藝術手法,使獅子一開始就充滿了神化色彩,是「神似」而非「形似」的形象呈現。在雕刻的手法上,匠師繼承西漢時期的整體、樸素,善於誇張,運用浮雕和線刻相結合來處理圓雕等技法,但技術上卻又比西漢高,因為他不僅能準確地掌握形體的比例架構,還能夠熟練的運用凹凸起伏來刻劃獅子形象的細部,藝術風格由渾厚古樸逐漸向勁健雄偉。還有該時期石獅頭上通常無角,背生雙翼,呈昂首走狀,體成s形,曲背翹臀,強而有力的四肢,形成運動中的波浪狀線條。

東漢獅子形象風格表現特徵
1. 虎頭獅身。
2. 腹部兩側有飛翼。
3. 身軀修長、體型為s型。
4. 身上少有紋飾,毛髮線條簡單。
5. 張口吼叫,舌頭不外吐。
6. 四肢粗短有力。
7. 立式行走狀,動感。
8. 頭部與身體比例1:4。
9. 雕工簡潔有力、氣勢震懾。
10. 主要做為貴族陵墓前的鎮墓獸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